从现在开始提升认知力,走出思维误区,改变自己的人生

误区一:确认偏误

确认偏误,就是人们总倾向于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,抵制不同的看法。

看到同事指出自己的错误,就觉得同事在排挤自己,还找出了不少同事排挤自己的“证据”哪怕对方很有可能只是就事论事;

觉得爱人不喜欢自己了,那看什么都觉得对方变了心,对方迟点回信息也一定是变心了,而不是因为对方工作实在很忙。

请记住一句话,你看到的往往只是你想看到的。当你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,往往就是掉进认知的陷阱里。

误区二:达克效应

达克效应(D-Keffect),全称为邓宁-克鲁格效应(Dunning-Krugereffect),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

通俗点解释,就是谢博德博士说的:“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,或者低估自己不懂的事情。”

简单来说就是:自己不行又不承认,还觉得别人也不行。

真正的知识,是要知道一个人无知的程度。

傻瓜认为自己是明智的,而聪明人则认为自己是个傻瓜。

很多事情,真的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,多一分尊重,不要老是自以为什么都懂。

倘若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、别人很糟糕,那其实是忽视了自己的缺失和薄弱,永远不可能有提高的可能。

一个人什么时候最难提升自我?当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的时候。

不要让达克效应,阻碍了你向上生长的道路。

误区三:认知失调

谢博德博士在演讲中说了一个故事:

2017年飓风哈维登陆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,3天之内降雨50英寸,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。

但在飓风登录前一周,谢博德博士就已经反复提醒休斯顿市民:根据观察,这次飓风到来可能会造成40到50英寸的降雨量。

即便如此,市民们依然无所作为,并在一周后迎来了洪灾,造成了重大损失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休斯顿当地虽然经常下雨,但之前全年的降雨量也才34英寸。

谢博德博士所预言的“短时间内降雨40到50英寸”,已经超过了休斯顿市民能够理解的范围——几天之内就下完一整年的雨?这怎么可能!

因为和自己过去的经验发生冲突,所以休斯顿市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我看到了预警,但没想到真的会这么糟糕。

这就是谢博德博士说的“认知失调”:

新信息与已有的信念相矛盾,无法理解现有经验外的事物的时候,会让人产生失调的感觉,这种感觉会驱使一个人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,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致。

认知失调

休斯顿的市民就是这样,他们面对无法理解的新信息,就去找一个合理化的解释,觉得灾情不会那么糟糕,忽视科学家的警告,最后造成重大损失。

试想一下,这样的情况,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:

很多爱抽烟的人明知抽烟不好,却很自信地认为“虽然抽烟有害健康,但是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”,哪怕咳嗽不断也不愿意停下来。

但很显然,这种态度妨碍了我们看清楚世界的真面目,让我们始终带着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,不愿去改变自己的行为,最后自会被现实狠狠教育一顿。

认知半径,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

那么如何摆脱这3种思维误区的影响,走出思维上的认知框架?

谢博德博士提出了一个“认知半径”原理,他把人的认知范围比作一个圆圈,认知的半径越大,人的认知范围也就越大。认知半径

认知半径,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。

那么,应该如何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?谢博德博士给出了3个方法:

1、列出自己的偏见

回忆一下,自己曾经存在的种种偏见,比如地域歧视、比如性别歧视、比如看待问题的主观…然后思考一下,它们到底从何而来,由什么形成的?——你的养育过程、你的学习过程、你的信仰、你的成长轨迹…

想要不被偏见影响,首先要看到自己存在着哪些偏见。

img

2、评估信息来源

每一次从外界接受到一个信息,不要先急着认同这个信息,而是先问一下自己,这个信息从何而来的?这些信息的来源,到底有没有权威性?

img3、表达出来

你可以和朋友、家人谈谈,评价自己过去的偏见,以及这些偏见是怎么形成的,谈谈你如何评估你的偏见和信息来源,并可以试着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的。img

人生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,选择的好坏直接造成了今天我们的现状。

而大部分的选择,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,只能靠我们的认知能力去判断。

因为,不是人生选择了你,而是你选择了人生。

J·马歇尔·谢博德TED演讲视频

参考自:知乎万赞,这个被分享100万次的演讲,再度刷新我对世界的认知!